近日,不少考生反映在九月雅思口语考试中遇到了一道看似棘手的题目:Describe a time when you saw something in the sky(例如风筝、飞鸟、日落等)。题目一出,很多同学顿时慌了神——“从来没练过这种题,太抽象了吧!”“这要怎么讲啊?”
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但实际上,题目已经明确提示了描述对象是“某样具体的事物”(something),甚至举例说明可以是风筝、鸟群或夕阳。更重要的是,雅思口语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群体,从大学生到中学生,考官并不期待考生大谈哲学或宇宙奥秘,而是希望听到一个真实、生动、有个人温度的故事。
题目不抽象,是你把它想抽象了
雅思口语的本质是用英语进行有效、自然、有条理的交流。所有题目,无论看起来多么“非常规”,都旨在考查考生组织语言、表达自我、连贯叙述的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或背诵水平。
以“描述天空中看到的某物”为例,考官真正想听到的是:
你看到了什么?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持续了多久?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这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真实或合理改编的个人经历来实现。
万能叙述结构:现象 = 时间地点 + 具体描述 + 个人感受 + 后续影响
掌握这个基本框架,即使遇到从未准备过的题目,也能迅速组织起一个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回答:
时间地点(When & Where):简单交代背景,如“去年夏天在老家海边”。
具体描述(What & How):细致描绘你看到的景象,用了什么词汇、有没有比喻。
个人感受(Feeling):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惊讶?平静?感动?
后续影响(Influence):这件事是否让你有所改变或启发?哪怕只是一瞬间的感触。
例如,描述一次看夕阳的经历:
时间地点:一个傍晚,在学校操场。
具体描述:天空从湛蓝渐变成橙红,云朵像被点燃了一样。
个人感受:感觉特别平静,一天的压力都消失了。
后续影响:后来我开始更留意身边的自然景象,甚至爱上了摄影。
考官想听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你”的故事
许多考生习惯于背诵所谓“高分答案”,结果在考场上千篇一律地讲马云、故宫或者“要去英国留学”。一位匿名考官曾坦言:“我每天都会听到重复的内容,真的太乏味了。”
事实上,考官更欣赏那些能够即兴组织语言、自然表达想法的考生,哪怕语法略有瑕疵,用词不算高级。能够把一个小故事讲得生动、有条理,远胜于背出一段完美但毫无个人色彩的答案。
新题的出现,恰恰是为了区分哪些考生真正具备语言运用能力,哪些只是“背诵机器”。
如何高效备考,以不变应万变?
建立自己的语料库,准备20个核心故事
覆盖“人、地、事、物”四大类别。每个故事要能灵活调整、多题适用。例如,一次看夕阳的经历不仅可以用于“天空题”,还可以用在“放松方式”“美丽自然景观”“难忘一刻”等题目中。
从多个渠道汲取素材灵感
读好文章:比如《新概念英语》中许多短小精悍、带点幽默的故事,很适合改编成口语素材;
写日记习惯:有日记习惯的同学尤其有优势,日常小事往往最真实、最打动人心;
影视作品:比如电影《罗小黑战记》中“放烟花”的场景、角色在天空飞行的段落,都可以成为描述“天空中所见”的精彩素材。
多做模拟练习,训练即时反应
遇到新题时能否沉着应对,取决于平时的反应训练。建议找同伴或老师进行随机出题练习,锻炼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
培养英语思维,避免“翻译式表达”
尝试用英语直接组织想法,而不是先想中文再翻译。这能大大提高回答的流畅度和自然感。
总结:你不需要成为天文学家,你只需要成为“会讲故事的自己”
雅思口语考查的是你能否用英语有效沟通,而不是你对特定话题了解多深。即使遇到不熟悉的话题,也可以从个人感受、相关经历或合理想象切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下一次如果再遇到“描述天空中的某物”这类题目,记住:它不是在考你天体物理,而是在给你一个机会,讲述一个属于你的、闪闪发光的故事。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常州新航道小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