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众多备考托福的考生而言,面对阅读部分那些结构复杂、信息密集的长难句,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句子中的每个单词似乎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反复阅读不仅耗费宝贵的考试时间,更糟糕的是,依然抓不住句子的核心意思,导致答题准确率下降。这种经历,相信许多备考生都深有体会。
然而,托福长难句真的如此可怕吗?事实上,它们并非不可攻克。从本质上看,这些看似复杂的句子大多遵循着一个基本的结构模式:“简单句主干 + 修饰成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拆解逻辑,任何人都能轻松突破长难句的理解障碍。下面,我们将通过三个具体步骤,系统性地解析如何拆解托福长难句。
第一步:定位句子主干,抓住核心信息
理解长难句的首要任务,是剥离繁复的修饰,找到句子的主干。这个主干通常由“主谓宾”或“主系表”构成,它们是句子的骨架,承载着最核心的信息。而那些让句子变得冗长的定语、状语、从句等,都只是包裹在主干的“洋葱皮”。我们的目标,就是透过这些层层包裹,直击句子的核心。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实践这个方法(例句选自TPO 33):
原句:What audiences came to see was the technological marvel of the movies; the lifelike reproduction of the commonplace motion of trains, of waves striking the shore, and of people walking in the street; and the magic made possible by trick photography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camera.
结构解析:
主干定位:What audiences came to see(主语从句,作主语)+ was(系动词)+ 三个并列表语
核心意思:观众来看的是三样东西
并列成分分析:
表语1:the technological marvel of the movies(电影的技术奇迹)
表语2:the lifelike reproduction of the commonplace motion(日常运动的逼真再现),后接三个“of...”介词短语作定语,并列修饰“motion”
表语3:the magic(魔术般的效果),后接“made possible by...”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修饰“magic”
中文释义:观众前来观看的是电影的技术奇迹;是对火车的常规运行、海浪拍打海岸、人们在街上行走等日常运动的逼真再现;以及通过特技摄影和相机操控所实现的魔术般的效果。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旦抓住了“观众来看三样东西”这个主干,整个句子的脉络就清晰了,剩下的工作只是理解这三样东西具体是什么。
第二步:剖析修饰成分,理清从属关系
在确定主干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厘清各个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的关系。托福阅读中常见的修饰成分主要有三种:定语(修饰名词)、状语(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和插入语(补充说明,通常可暂时忽略)。这个步骤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每个修饰成分究竟在修饰哪个核心词”,避免理解上的错位。
让我们通过第二个例句来深化这个技巧(例句选自TPO 39):
原句:The fact that artisans, who were looked on as mechanics or skilled worker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re frequently considered artists today is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hich not only argued that all art should be a form of craftsmanship but also protested the mechanization of work.
结构解析:
主干提取:The fact(主语)+ is(系动词)+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表语)
核心意思:这一事实归因于工艺美术运动
修饰成分拆解:
修饰1: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解释“fact”的具体内容,其本身的主干为“artisans are frequently considered artists today”
修饰2: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artisans”,说明18世纪工匠的社会定位
修饰3: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限定运动发生的年代
修饰4: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说明该运动的两大主张,其内部还包含“not only...but also...”的并列结构
中文释义:18世纪被视为技工或熟练工人的工匠们,如今却常被视作艺术家——这一事实直接归因于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该运动不仅主张所有艺术都应是工艺的一种形式,还抗议了工作的机械化。
这个例句完美展示了如何通过分层解析,将一个错综复杂的句子化繁为简。先找到核心事实(某事实归因于某运动),再逐步厘清这个事实的具体内容、所涉及对象的历史背景,以及归因对象的详细主张。
第三步:识别逻辑信号,把握句间关系
有些托福长难句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修饰成分繁多,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因果、转折、条件、比较等逻辑关系。这些关系往往通过特定的逻辑信号词(如because, though, if, in order to, just as等)来体现。准确识别这些信号词,就能读懂句子的“潜台词”,这对解答细节题和推断题至关重要。
让我们通过第三个例句来掌握这个技巧:
原句:Though it may be difficult to imagine from a later perspective, a strain of critical opinion in the 1920s predicted that sound film would be a technical novelty that would soon fade from sight, just as had many previous attempts dating well back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to link images with recorded sound.
结构解析:
主干识别:a strain of critical opinion(主语)+ predicted(谓语)+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宾语)
核心意思:一种批评观点预测了某事
逻辑关系梳理:
逻辑1: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表示“尽管从后来的角度难以想象”,与主句形成转折关系
逻辑2:just as引导比较状语从句,表示“正如……一样”,将有声电影的命运与过去的尝试进行类比
修饰成分分析:
修饰1:that would soon fade from sight定语从句,修饰“a technical novelty”,说明这种技术新奇事物的预期命运
修饰2:dating well back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修饰“many previous attempts”,限定这些尝试的时间范围
中文释义:尽管从后来的角度可能难以想象,但20世纪20年代的一种批评观点预测,有声电影只是一种技术新奇事物,很快就会销声匿迹——就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有过的、诸多将图像与录制声音结合起来的尝试一样。
在这个句子中,如果忽略了“Though”和“just as”这两个关键的逻辑信号词,就无法理解句子中蕴含的对比和让步关系,从而难以把握作者的完整意图。
从理论到实践:可执行的30天长难句突破计划
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突破来自于持续有效的练习。许多同学觉得长难句难以攻克,根本原因往往在于练习不足或练习后缺乏系统总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可落地的每日练习计划,每天仅需投入15-20分钟,坚持一个月就能看到显著变化。
归根结底,托福长难句就像一个“结构复杂的乐高模型”。初次面对时,可能会被众多的零件所迷惑。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先找到支撑整体的“主框架”(句子主干),再逐个理清每个“小零件”(修饰成分)的位置和作用,最后根据“组装逻辑”(逻辑关系)在脑海中完成整体拼装——就能化难为易,精准理解。
每天分析3个句子,这个任务量并不繁重,但贵在坚持。通过这样的持续训练,你不仅会发现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的显著提升,就连听力中遇到的长难句也能顺带攻克。这是因为托福考试“听读同源”,其核心语言材料共享着相似的句法结构。因此,彻底掌握长难句的分析方法,就如同打通了托福备考的“任督二脉”,为阅读和听力两个部分的同时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常州新航道小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