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已经出国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明明自己在出国前,已经顺利达到了学校要求的语言成绩,比如雅思6.5分、口语6分,怎么也是个能和外国人正常尬聊的水平了吧。然而在正式开启外国的学习生活之后,却发现别说和导师谈笑风生了,就连逛超市、打卡餐厅时,英语都说得十分捉襟见肘,感觉自己学了个假雅思
到底为什么会遇到这样口语使用上的问题,又有什么是在国内学口语很容易踏进的误区,到了国外才发现是片面或者不准确的?下面新航道常州雅思培训班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01
误将语言准确性作为优先考虑
其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备考,能够顺利的获得国外院校所需要的语言成绩,至少说明你的英语运用能力已经不错了,基本能够有效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准确表达想法。
然而在口语运用和提升的过程中,太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因为在语法上要求过于严格,会使得自己愈发不敢开口说话,或者开口之前需要花较多时间检查,确保自己所说的内容完美无错。
这就好像婴儿学说话,一开始都是毫无章法和结构的,在不断的开口和纠正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语言体系。如果开口就不能出错,那么可能世界上会多出很多哑巴……
从效率上说,这样的方式也不利于日常交流,因为你会适应不了对方较快的对话节奏,容易出现对方要不断等你接话的情形,长此以往,可能身边的外国朋友会慢慢减少与你交流的次数。
02
对口音不自信,不敢开口
其实也有不少同学在语音上也有类似的问题,总是对自己的口音不自信,所以不愿意开口表达,害怕对方评判自己的发音。
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说英语的时候都是有口音的,不论大家的口音是标准英音、美音,还是印度英语、中国英语,只要能够让对方理解你想要传递的观点,就可以了。
如果说想要让自己的语音变得更像母语使用者的话,可以多做一些跟读和语音模仿练习,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口音不够“标准”就不开口交流哟!
03
日常口语表达“不接地气”
这个部分应该是所有到国外生活的同学们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国内学习的时候,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是具有中文思维逻辑的,所以在一些英语语言表达上哪怕出现了一些“中式英语”,对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国外的同学可能就会无法理解你想要传达的信息了,特别是当我们根据中文意思来翻译英语时,比如喝汤会翻译成“drink soup”,而不是“eat soup”。
另外在口语对话时,除了自己说的内容而影响到交流外,对方说出的英语可能也会影响到你们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当对方说出俚语或者习语时。
举个例子——Is it still a thing?并不是“这是不是个东西?”而是“这个是否现在还流行?”
在没有上下文、对native speaker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不了解的情况下,确实很难get到意思……
再比如two peas in a pod,则表示“在长相、性格或是爱好上相同的”。
同学们平常可以多看生活类的美剧进行常用表达的积累,或者在与外国朋友聊天时及时发现他们会使用的表达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语言,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表达将会越来越“接地气”。
04
混淆生活口语和学术口语
少部分同学可能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学术讨论和日常生活仿佛是两个世界,日常讲英语没问题,面对导师就词穷。
在国外的生活中,其实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需要在正式或者较为正式的场合进行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比如课堂学术讨论、口头报告等。而生活口语,顾名思义,是指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所使用的口语表达,比如购物、旅游、日常话题的聊天等。
而雅思口语的话题大部分比较生活化,以陈述个人经历为主,所以一些雅思口语分数高的烤鸭,日常生活中说口语没啥压力,一到课堂就哑火了,仿佛自己学了个假口语。
学术口语会需要在表达上相对更加正式一些,这一点从使用的词汇以及句型复杂性上可以明显体现出来,比如不会频繁使用“cuz”来解释原因;同时需要尽量使用正式的语言(Formal language),比如“people haven't realized the urg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wearing surgical masks yet”。另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增加一定的逻辑性,比如使用“as a consequence”等句子连接词。
最后大家记住,英语作为一项交流的工具,最 大的用处是沟通和传递观点,新航道常州雅思培训班小编建议在国外生活时,转变自己在口语表达上的观念,不要害怕在语法或者词汇上犯错,将自己的优先考虑调整为信息的有效传递,尽量做到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多说、多交流、多学习native speaker的日常表达,在不断开口的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准确度。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常州新航道小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